久久午夜av无码鲁丝片精品久久真人一级毛片-久久午夜电影网-久久午夜福利-久久午夜福利电影-久久午夜福利片-久久午夜福利无码

歡迎訪問河南中杰藥業有限公司官方網站!
OA辦公系統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編號:(豫)-非經營性-2018-0048
中醫藥管理局:第一批古代經典名方目錄發布!
發布時間:2018-04-27   瀏覽:2742次

醫藥網4月17日訊4月16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官網發布《古代經典名方目錄(***批)》。 

古代經典名方目錄(***批)

編號

方名

原文

劑型

出處

處方

制法及用法

1

桃核承氣湯

《傷寒論》(漢?張仲景)"太陽病不解,熱結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當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結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氣湯。"

桃仁五十個(去皮尖),大黃四兩,桂枝二兩(去皮),甘草二兩(炙),芒硝二兩。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內芒硝,更上火,微沸下火,先食溫服五合,日三服。

湯劑

2

旋覆代赭湯

《傷寒論》(漢?張仲景)"傷寒發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鞕,噫氣不除者,屬旋覆代赭石湯。"

旋覆花三兩,人參二兩,生姜五兩,代赭一兩,甘草三兩(炙),半夏半升(洗),大棗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湯劑

3

竹葉石膏湯

《傷寒論》(漢?張仲景)"傷寒解后,虛羸少氣,氣逆欲吐,竹葉石膏湯主之。"

竹葉二把,石膏一斤,半夏半升(洗),麥門冬一升(去心),人參二兩,甘草二兩(炙),粳米半斤。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內粳米,煮米熟,湯成去米,溫服一升,日三服。

湯劑

4

麻黃湯

《傷寒論》(漢?張仲景)"①太陽病,頭痛發熱,身疼腰痛,骨節疼痛,惡風無汗而喘者,麻黃湯主之。②太陽病,脈浮緊,無汗,發熱,身疼痛,***日不解,表證仍在,此當復發汗。服湯已,微除,其人發煩目瞑,劇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陽氣重故也,宜麻黃湯。③脈浮而緊,浮則為風,緊則為寒,風則傷衛,寒則傷榮,榮衛俱病,骨節煩疼,可發其汗,宜麻黃湯。"

麻黃三兩(去節),桂枝二兩(去皮),甘草一兩(炙),杏仁七十個(去皮尖)。

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二升半,去滓,溫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須啜粥,余如桂枝法將息。

湯劑

5

吳茱萸湯

《傷寒論》(漢?張仲景)"①食谷欲嘔,屬陽明也,吳茱萸湯主之。②干嘔,吐涎沫,頭痛者,吳茱萸湯主之。"

吳茱萸一升(洗),人參三兩,生姜六兩(切),大棗十二枚(擘)。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溫服七合,日三服。

湯劑

6

芍藥甘草湯

《傷寒論》(漢?張仲景)"傷寒脈浮,自汗出,小便數,心煩,微惡寒,腳攣急。……若厥愈足溫者,更作芍藥甘草湯與之,其腳即伸。"

白芍藥、甘草各四兩(炙)。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溫再服。

湯劑

7

半夏瀉心湯

《傷寒論》(漢?張仲景)"若心下滿而鞕痛者,此為結胸也,大陷胸湯主之。但滿而不痛者,此為痞,柴胡不中與之,宜半夏瀉心湯。"

半夏半升(洗),黃芩、干姜、人參、甘草(炙)各三兩,黃連一兩,大棗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湯劑

8

真武湯

《傷寒論》(漢?張仲景)"①太陽病發汗,汗出不解,其人仍發熱,心下悸,頭眩,身瞤動,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湯主之。②少陰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為有水氣,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嘔者,真武湯主之。"

茯苓、芍藥、生姜(切)各三兩,白術二兩,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七合,日三服。

湯劑

9

豬苓湯

《傷寒論》(漢?張仲景)"①若脈浮發熱,渴欲飲水,小便不利者,豬苓湯主之。②少陰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嘔渴,心煩不得眠者,豬苓湯主之。"

豬苓(去皮)、茯苓、澤瀉、阿膠、滑石(碎)各一兩。

上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內阿膠烊消,溫服七合,日三服。

湯劑

10

小承氣湯

《傷寒論》(漢?張仲景)"①陽明病脈遲,雖汗出不惡寒者,其身必重,短氣,腹滿而喘,有潮熱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而汗出者,此大便已鞕也,大承氣湯主之。若汗多,微發熱惡寒者,外未解也,其熱不潮,未可與承氣湯。若腹大滿不通者,可與小承氣湯,微和胃氣,勿令至大泄下。②下利譫語者,有燥屎也,宜小承氣湯。③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與小承氣湯,湯入腹中,轉矢氣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若不轉矢氣者,此但初頭鞕,后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脹滿,不能食也,欲飲水者,與水則噦。其后發熱者,大便必復鞕而少也,以小承氣湯和之。不轉矢氣者,慎不可攻也。"

大黃四兩(酒洗),厚樸二兩(炙,去皮),枳實三枚(大者,炙)。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溫二服。初服湯當***,不爾者,盡飲之,若***者,勿服之。

湯劑

11

甘草瀉心湯

《傷寒論》(漢?張仲景)"傷寒中風,醫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數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鳴,心下痞鞕而滿,干嘔心煩不得安,醫見心下痞,謂病不盡,復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結熱,但以胃中虛,客氣上逆,故使鞕也,屬甘草瀉心湯。"

甘草四兩(炙),黃芩三兩,干姜三兩,大棗十二枚(擘),半夏半升(洗),黃連一兩。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湯劑

12

黃連湯

《傷寒論》(漢?張仲景)"傷寒胸中有熱,胃中有邪氣,腹中痛,欲嘔吐者,黃連湯主之。"

黃連三兩,甘草三兩(炙),干姜三兩,桂枝三兩(去皮),人參二兩,半夏半升(洗),大棗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溫服,晝三服夜二服。

湯劑

13

當歸四逆湯

《傷寒論》(漢?張仲景)"①手足厥寒,脈細欲絕者,當歸四逆湯主之。②下利脈大者,虛也,以強下之故也。設脈浮革,因爾腸鳴者,屬當歸四逆湯。"

當歸三兩,桂枝三兩(去皮),芍藥三兩,細辛三兩,甘草二兩(炙),通草二兩,大棗二十五枚(擘)。

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湯劑

14

附子湯

《傷寒論》(漢?張仲景)"少陰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惡寒者,當灸之,附子湯主之。"

附子二枚(炮,去皮,破八片),茯苓三兩,人參二兩,白術四兩,芍藥三兩。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湯劑

15

桂枝芍藥知母湯

《金匱要略》(漢?張仲景)"諸肢節疼痛,身體魁羸,腳腫如脫,頭眩短氣,溫溫欲吐,桂枝芍藥知母湯主之。"

桂枝四兩,芍藥三兩,甘草二兩,麻黃二兩,生姜五兩,白術五兩,知母四兩,防風四兩,附子二兩(炮)。

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溫服七合,日三服。

湯劑

16

黃芪桂枝五物湯

《金匱要略》(漢?張仲景)"血痹,陰陽俱微,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外證身體不仁,如風痹狀,黃芪桂枝五物湯主之。"

黃芪三兩,芍藥三兩,桂枝三兩,生姜六兩,大棗十二枚。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溫服七合,日三服。

湯劑

17

半夏厚樸湯

《金匱要略》(漢?張仲景)"婦人咽中如有炙臠,半夏厚樸湯主之。"

半夏一升,厚樸三兩,茯苓四兩,生姜五兩,干蘇葉二兩。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溫四服,日三夜一服。

湯劑

18

瓜蔞薤白半夏湯

《金匱要略》(漢?張仲景)"胸痹不得臥,心痛徹背者,瓜蔞薤白半夏湯主之。"

瓜蔞實一枚,薤白三兩,半夏半斤,白酒一斗。

上四味,同煮,取四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湯劑

19

苓桂術甘湯

《金匱要略》(漢?張仲景)"①心下有痰飲,胸脅支滿,目眩,苓桂術甘湯主之。②夫短氣有微飲,當從小便去之,苓桂術甘湯主之。"

茯苓四兩,桂枝、白術各三兩,甘草二兩。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溫三服。

湯劑

20

澤瀉湯

《金匱要略》(漢?張仲景)"心下有支飲,其人苦冒眩,澤瀉湯主之。"

澤瀉五兩,白術二兩。

上二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溫再服。

湯劑

21

百合地黃湯

《金匱要略》(漢?張仲景)"百合病,不經吐、下、發汗,病形如初者,百合地黃湯主之。"

百合七枚(擘),生地黃汁一升。

上以水洗百合,漬一宿,當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內地黃汁,煎取一升五合,分溫再服。中病,勿更服,大便當如漆。

湯劑

22

枳實薤白桂枝湯

《金匱要略》(漢?張仲景)"胸痹心中痞,留氣結在胸,胸滿,脅下逆搶心,枳實薤白桂枝湯主之。"

枳實四枚,厚樸四兩,薤白半斤,桂枝一兩,瓜蔞實一枚(搗)。

上五味,以水五升,先煮枳實、厚樸,取二升,去滓,內諸藥,煮數沸,分溫三服。

湯劑

23

大建中湯

《金匱要略》(漢?張仲景)"心胸中大寒痛,嘔不能飲食,腹中寒,上沖皮起,出見有頭足,上下痛而不可觸近,大建中湯主之。"

蜀椒二合(去汗),干姜四兩,人參二兩。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內膠飴一升,微火煮取一升半,分溫再服;如一炊頃,可飲粥二升,后更服。當一日食糜,溫覆之。

湯劑

24

橘皮竹茹湯

《金匱要略》(漢?張仲景)"噦逆者,橘皮竹茹湯主之。"

橘皮二升,竹茹二升,大棗三十枚,生姜半斤,甘草五兩,人參一兩。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湯劑

25

麥門冬湯

《金匱要略》(漢?張仲景)"大逆上氣,咽喉不利,止逆下氣者,麥門冬湯主之。"

麥門冬七升,半夏一升,人參二兩,甘草二兩,粳米三合,大棗十二枚。

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溫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湯劑

26

甘姜苓術湯

《金匱要略》(漢?張仲景)"腎著之病,其人身體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狀,反不渴,小便自利,飲食如故,病屬下焦。身勞汗出,衣里冷濕,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帶五千錢,甘姜苓術湯主之。"

甘草、白術各二兩,干姜、茯苓各四兩。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溫三服。

湯劑

27

厚樸七物湯

《金匱要略》(漢?張仲景)"病腹滿,發熱十日,脈浮而數,飲食如故,厚樸七物湯主之。"

厚樸半斤,甘草、大黃各三兩,大棗十枚,枳實五枚,桂枝二兩,生姜五兩。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溫服八合,日三服。

湯劑

28

厚樸麻黃湯

《金匱要略》(漢?張仲景)"咳而脈浮者,厚樸麻黃湯主之。"

厚樸五兩,麻黃四兩,石膏如雞子大,杏仁半升,半夏半升,干姜二兩,細辛二兩,小麥一升,五味子半升。

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小麥熟,去滓,內諸藥,煮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湯劑

29

當歸建中湯

《千金翼方》(唐?孫思邈)"治產后虛羸不足,腹中疾痛不止,吸吸少氣,或若小腹拘急攣痛引腰背,不能飲食,產后一月,日得服四五劑為善,令人強壯內補方。"

當歸四兩,桂心三兩,甘草二兩(炙),芍藥六兩,生姜三兩,大棗十二枚(擘)。

右六味,?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為三服,一日令盡。

湯劑

30

溫脾湯

《備急千金要方》(唐?孫思邈)"治下久赤白連年不止,及霍亂,脾胃冷,實不消。"

大黃四兩,人參、甘草、干姜各二兩,附子一枚(大者)。

右五味,?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臨熟下大黃。

湯劑

31

溫膽湯

《備急千金要方》(唐?孫思邈)"治大病后,虛煩不得眠,此膽寒故也,宜服溫膽湯。"

半夏、竹茹、枳實各二兩,橘皮三兩,生姜四兩,甘草一兩。

右六味,?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分三服。

湯劑

32

小續命湯

《備急千金要方》(唐?孫思邈)"治卒中風欲死,身體緩急,口目不正,舌強不能語,奄奄忽忽,神情悶亂,諸風服之皆驗,不令人虛方。"

麻黃、防己、人參、黃芩、桂心、甘草、芍藥、川芎、杏仁各一兩,附子一枚,防風一兩半,生姜五兩。

右十二味,?咀,以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黃三沸,去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分三服,甚良。不瘥,更合三、四劑,必佳。

湯劑

33

開心散

《備急千金要方》(唐?孫思邈)"開心散,主好忘方。"

遠志、人參各四分,茯苓二兩,菖蒲一兩。

右四味治下篩,飲服方寸匕,日三。

散劑

34

槐花散

《普濟本事方》(宋?許叔微)"治腸風臟毒,槐花散。"

槐花(炒),柏葉(爛杵焙),荊芥穗,枳殼(去穰細切,麩炒黃)。

右修事了,方秤等分,細末,用清米飲調下二錢,空心食前服。

散劑

35

竹茹湯

《普濟本事方》(宋?許叔微)"治胃熱嘔吐,竹茹湯。"

干葛三兩,甘草三分(炙),半夏三分(姜汁半盞,漿水一升煮耗半)。

右粗末,每服五錢,水二盞,生姜三片,竹茹一彈大,棗一個,同煎至一盞,去滓溫服。

煮散

36

辛夷散

《嚴氏濟生方》(宋?嚴用和)"治肺虛,風寒濕熱之氣加之,鼻內壅塞,涕出不已,或氣息不通,或不聞香臭。"

辛夷仁、細辛(洗去土、葉)、藁本(去蘆)、升麻、川芎、木通(去節)、防風(去蘆)、羌活(去蘆)、甘草(炙)、白芷各等分。

右為細末,每服二錢。食后茶清調服。

散劑

37

當歸飲子

《嚴氏濟生方》(宋?嚴用和)"治心血凝滯,內蘊風熱,發見皮膚,遍身瘡疥,或腫或癢,或膿水浸淫,或發赤疹??。"

當歸(去蘆)、白芍藥、川芎、生地黃(洗)、白蒺藜(炒,去尖)、防風(去蘆)、荊芥穗各一兩,何首烏、黃芪(去蘆),甘草(炙)各半兩。

右?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姜五片,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煮散

38

實脾散

《嚴氏濟生方》(宋?嚴用和)"治陰水,先實脾土。"

厚樸(去皮,姜制,炒)、白術、木瓜(去瓤)、木香(不見火)、草果仁、大腹子、附子(炮、去皮臍)、白茯苓(去皮)、干姜(炮)各一兩,甘草(炙)半兩。

右?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生姜五片,棗子一枚,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煮散

39

溫經湯

《婦人大全良方》(宋?陳自明)"若經道不通,繞臍寒疝痛徹,其脈沉緊。此由寒氣客于血室,血凝不行,結積血為氣所沖,新血與故血相搏,所以發痛。譬如天寒地凍,水凝成冰。宜溫經湯及桂枝桃仁湯、萬病丸。"

當歸、川芎、芍藥、桂心、牡丹皮、莪術各半兩,人參、甘草、牛膝各一兩。

右?咀,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溫服。

煮散

40

瀉白散

《小兒藥證直訣》(宋?錢乙)"治小兒肺盛,氣急喘嗽。"

地骨皮(洗去土,焙)、桑白皮(細銼炒黃)各一兩,甘草(炙)一錢。

上銼散,入粳米一撮,水二小盞,煎七分,食前服。

煮散

41

清心蓮子飲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治心中蓄積,時常煩躁,因而思慮勞力,憂愁抑郁,是致小便白濁,或有沙膜,夜夢走泄,遺瀝澀痛,便赤如血;或因酒色過度,上盛下虛,心火炎上,肺金受克,口舌干燥,漸成消渴,睡臥不安,四肢倦怠,男子五淋,婦人帶下赤白;及病后氣不收斂,陽浮于外,五心煩熱。藥性溫平,不冷不熱,常服清心養神,秘精補虛,滋潤腸胃,調順血氣。"

黃芩、麥門冬(去心)、地骨皮、車前子、甘草(炙)各半兩,石蓮肉(去心)、白茯苓、黃芪(蜜炙)、人參各七錢半。

右剉散。每三錢,麥門冬十粒,水一盞半,煎取八分,去滓,水中沉冷,空心,食前服。

煮散

42

甘露飲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治丈夫、婦人、小兒胃中客熱,牙宣口氣,齒齦腫爛,時出膿血,目瞼垂重,常欲合閉;或頻饑煩,不欲飲食,及赤目腫痛,不任涼藥,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瘡疹已發、未發,皆可服之。又療脾胃受濕,瘀熱在里,或醉飽房勞,濕熱相搏,致生疸病,身面皆黃,肢體微腫,胸滿氣短,大便不調,小便黃澀,或時身熱,并皆治之。"

枇杷葉(刷去毛)、干熟地黃(去土)、天門冬(去心,焙)、枳殼(去瓤,麩炒)、山茵陳(去梗)、生干地黃、麥門冬(去心,焙)、石斛(去蘆)、甘草(炙)、黃芩。

右等分,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食后,臨臥。小兒一服分兩服,仍量歲數加減與之。

煮散

43

華蓋散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治肺感寒邪,咳嗽上氣,胸膈煩滿,項背拘急,聲重鼻塞,頭昏目眩,痰氣不利,呀呷有聲。"

紫蘇子(炒)、赤茯苓(去皮)、桑白皮(炙)、陳皮(去白)、杏仁(去皮、尖,炒)、麻黃(去根、節)各一兩,甘草(炙)半兩。

右七味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食后溫服。

煮散

44

三痹湯

《婦人大全良方》(宋?陳自明)"治血氣凝滯,手足拘攣,風痹,氣痹等疾皆療。"

川續斷、杜仲(去皮,切,姜汁炒)、防風、桂心、細辛、人參、茯苓、當歸、白芍藥、甘草各一兩,秦艽、生地黃、川芎、川獨活各半兩,黃芪、川牛膝各一兩。

右?咀為末,每服五錢。水二盞,姜三片,棗一枚,煎至一盞,去滓熱服,無時候,但腹稍空服。

煮散

45

升陽益胃湯

《脾胃論》(金?李東垣)"脾胃之虛,怠惰嗜臥,四肢不收,時值秋燥令行,濕熱少退,體重節痛,口苦舌干,食無味,大便不調,小便頻數,不嗜食,食不消。兼見肺病,灑淅惡寒,慘慘不樂,面色惡而不和,乃陽氣不伸故也。當升陽益胃,名之曰升陽益胃湯。"

黃芪二兩,半夏(湯洗)、人參(去蘆)、甘草(炙)各一兩,防風、白芍藥、羌活、獨活各五錢,橘皮(連穰)四錢,茯苓、澤瀉、柴胡、白術各三錢,黃連二錢。

上?咀,每服三錢,生姜五片,棗二枚,去核,水三盞,同煎至一盞,去渣,溫服,早飯、午飯之間服之,禁忌如前。其藥漸加至五錢止。

煮散

46

清胃散

《蘭室秘藏》(金?李東垣)"治因服補胃熱藥,致使上下牙疼痛不可忍,牽引頭腦、滿面發熱,大痛。足陽明之別絡入腦,喜寒惡熱,乃是手足陽明經中熱盛而作也。其齒喜冷惡熱。"

當歸身、擇細黃連、生地黃(酒制)各三分,牡丹皮五分,升麻一錢。

上為細末,都作一服,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帶冷服之。

煮散

47

當歸六黃湯

《蘭室秘藏》(金?李東垣)"治盜汗之圣藥也。"

當歸、生地黃、熟地黃、黃柏、黃芩、黃連各等分,黃芪加一倍。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食前服。小兒減半服之。

煮散

48

圣愈湯

《蘭室秘藏》(金?李東垣)"治諸惡瘡,血出多而心煩不安,不得睡眠,亡血故也,以此藥主之。"

生地黃、熟地黃、川芎、人參各三分,當歸身、黃芪各五分。

上?咀,如麻豆大,都作一服。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滓,稍熱無時服。

煮散

49

烏藥湯

《蘭室秘藏》(金?李東垣)"治婦人血海疼痛。"

當歸、甘草、木香各五錢,烏藥一兩,香附子二兩(炒)。

上?咀,每服五錢,水二大盞,去滓,溫服,食前。

煮散

50

羌活勝濕湯

《內外傷辨惑論》(金?李東垣)"肩背痛不可回顧者,此手太陽氣郁而不行,以風藥散之。脊痛項強,腰似折,項似撥,此足太陽經不通行,以羌活勝濕湯主之。"

羌活、獨活各一錢,藁本、防風、甘草(炙)、川芎各五分,蔓荊子三分。

上?咀,都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大溫服,空心食前。

煮散

51

當歸補血湯

《內外傷辨惑論》(金?李東垣)"治肌熱,燥熱,困渴引飲,目赤面紅,晝夜不息。其脈洪大而虛,重按全無。"

黃芪一兩,當歸二錢(酒洗)。

上件咀,都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溫服,空心食前。

煮散

52

厚樸溫中湯

《內外傷辨惑論》(金?李東垣)"治脾胃虛寒,心腹脹滿,及秋冬客寒犯胃,時作疼痛。"

厚樸(姜制)、橘皮(去白)各一兩,甘草(炙)、草豆蔻仁、茯苓(去皮)、木香各五錢,干姜七分。

上為粗散,每服五錢匕。水二盞,生姜三片,煎至一盞,去渣,溫服,食前。忌一切冷物。

煮散

53

地黃飲子

《黃帝素問宣明論方》(金?劉完素)"喑痱證,主腎虛。內奪而厥,舌喑不能言,二足廢不為用。腎脈虛弱,其氣厥不至,舌不仁。經云∶喑痱,足不履用,音聲不出者。地黃飲子主之,治喑痱,腎虛弱厥逆,語聲不出,足廢不用。"

熟干地黃、巴戟(去心)、山茱萸、石斛、肉蓯蓉(酒浸,焙)、附子(炮)、五味子、官桂、白茯苓、麥門冬(去心)、菖蒲、遠志(去心)各等分。

右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生姜五片,棗一枚,薄荷,同煎至八分,不計時候。

煮散

54

大秦艽湯

《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金?劉完素)"中風,外無六經之形證,內無便溺之阻格,知血弱不能養筋,故手足不能運動,舌強不能言語,宜養血而筋自榮,大秦艽湯主之。"

秦艽三兩,甘草二兩,川芎二兩,當歸二兩,白芍藥二兩,細辛半兩,川羌活、防風、黃芩各一兩,石膏二兩,吳白芷一兩,白術一兩,生地黃一兩,熟地黃一兩,白茯苓一兩,川獨活二兩。

右十六味,剉,每服一兩,水煎,去渣,溫服,無時。

煮散

55

三化湯

《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金?劉完素)"中風外有六經之形證,先以加減續命湯,隨證治之,內有便溺之阻格,復以三化湯主之。"

厚樸、大黃、枳實、羌活各等分。

右剉如麻豆大,每服三兩,水三升,煎至一升半,終日服之。以微利為度,無時。

湯劑

56

清金化痰湯

《醫學統旨》(明?葉文齡)"清金化痰湯,因火者,咽喉干痛,面赤,鼻出熱氣,其痰嗽而難出,色黃且濃,或帶血絲,或出腥臭。"

黃芩、山梔各一錢半,桔梗二錢,麥門冬(去心)、桑皮、貝母、知母、瓜蔞仁(炒)、橘紅、茯苓各一錢,甘草四分。

水二盅,煎八分,食后服。

湯劑

57

桑白皮湯

《景岳全書》(明?張景岳)"治肺氣有余,火炎痰盛作喘。"

桑白皮、半夏、蘇子、杏仁、貝母、山梔、黃芩、黃連各八分。

水二盅,姜三片,煎八分,溫服。

湯劑

58

金水六君煎

《景岳全書》(明?張景岳)"治肺腎虛寒,水泛為痰,或年邁陰虛,血氣不足,外受風寒,咳嗽嘔惡,多痰喘急等證。"

當歸二錢,熟地三、五錢,陳皮一錢半,半夏二錢,茯苓二錢,炙甘草一錢。

水二盅,生姜三、五、七片,煎七、八分,食遠溫服。

湯劑

59

暖肝煎

《景岳全書》(明?張景岳)"治肝腎陰寒,小腹疼痛,疝氣等證。"

當歸二、三錢,枸杞三錢,茯苓二錢,小茴香二錢,肉桂一、二錢,烏藥二錢,沉香一錢或木香亦可。

水一盅半,加生姜三、五片,煎七分,食遠溫服。

湯劑

60

玉女煎

《景岳全書》(明?張景岳)"治水虧火盛,六脈浮洪滑大,少陰不足,陽明有余,煩熱干渴,頭痛牙疼,失血等證。若大便溏泄者,乃非所宜。"

生石膏三、五錢,熟地三、五錢或一兩,麥冬二錢,知母、牛膝各一錢半。

水一盅半,煎七分,溫服或冷服。

湯劑

61

保陰煎

《景岳全書》(明?張景岳)"治男婦帶濁遺淋,色赤帶血,脈滑多熱,便血不止,及血崩血淋,或經期太早,凡一切陰虛內熱動血等證。"

生地、熟地、芍藥各二錢,山藥、川續斷、黃芩、黃柏各一錢半,生甘草一錢。

水二盅,煎七分。食遠溫服。

湯劑

62

化肝煎

《景岳全書》(明?張景岳)"治怒氣傷肝,因而氣逆動火,致為煩熱脅痛,脹滿動血等證。"

青皮、陳皮各二錢,芍藥二錢,丹皮、梔子(炒)、澤瀉各一錢半,土貝母二、三錢。

水一盅半,煎七、八分。食遠溫服。

湯劑

63

濟川煎

《景岳全書》(明?張景岳)"凡病涉虛損,而大便閉結不通,則硝、黃攻擊等劑必不可用,若勢有不得不通者,宜此主之。"

當歸三、五錢,牛膝二錢,肉蓯蓉(酒洗去咸)二、三錢,澤瀉一錢半,升麻五分、七分或一錢,枳殼一錢。

水一盅半,煎七八分,食前服。

湯劑

64

固陰煎

《景岳全書》(明?張景岳)"治陰虛滑泄,帶濁淋遺,及經水因虛不固等證。此方專主肝腎。"

人參隨宜,熟地三、五錢,山藥二錢(炒),山茱萸一錢半,遠志七分(炒),炙甘草一、二錢,五味子十四粒,菟絲子二、三錢(炒香)。

水二盅,煎七分,食遠溫服。

湯劑

65

托里消毒散

《外科正宗》(明?陳實功)"治癰疽已成不得內消者,宜服此藥以托之,未成者可消,已成者即潰,腐肉易去,新肉易生,此時不可用內消泄氣、寒涼等藥致傷脾胃為要。"

人參、川芎、白芍、黃芪、當歸、白術、茯苓、金銀花各一錢,白芷、甘草、皂角針、桔梗各五分。

水二盅,煎八分,食遠服。

湯劑

66

清上蠲痛湯

《壽世保元》(明?龔廷賢)"論一切頭痛主方,不論左右偏正新久,皆效。"

當歸一錢(酒洗),小川芎一錢,白芷一錢,細辛三分,羌活一錢,獨活一錢,防風一錢,菊花五分,蔓荊子五分,蒼術一錢(米泔浸),片芩一錢五分(酒炒),麥門冬一錢,甘草三分(生)。

上銼一劑,生姜煎服。

煮散

67

清肺湯

《萬病回春》(明?龔廷賢)"治一切咳嗽,上焦痰盛。"

黃芩(去朽心)一錢半,桔梗(去蘆)、茯苓(去皮)、陳皮(去白)、貝母(去心)、桑白皮各一錢,當歸、天門冬(去心)、山梔、杏仁(去皮尖)、麥門冬(去心)各七分,五味子七粒,甘草三分。

上銼,生姜、棗子煎,食后服。

煮散

68

養胃湯

《證治準繩》(明?王肯堂)"治外感風寒,內傷生冷,憎寒壯熱,頭目昏疼,不問風寒二證,夾食停痰,俱能治之,但感風邪,以微汗為好。"

半夏(湯洗七次)、厚樸(去粗皮、姜汁炒)、蒼術(米泔浸一宿,洗切,炒)各一兩,橘紅七錢半,藿香葉(洗去土)、草果(去皮膜)、茯苓(去黑皮)、人參(去蘆)各半兩,炙甘草二錢半。

右?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姜七片,烏梅一個,煎六分,熱服。

煮散

69

清骨散

《證治準繩》(明?王肯堂)"專退骨蒸勞熱。"

銀柴胡一錢五分,胡黃連、秦艽、鱉甲(醋炙)、地骨皮、青蒿、知母各一錢,甘草五分。

水二盅,煎八分,食遠服。

湯劑

70

石決明散

《普濟方》(明?朱橚)"石決明散,治風毒氣攻入頭系眼昏暗,及頭目不利。"

石決明、羌活(去蘆頭)、草決明、菊花各一兩,甘草(炙,剉)半兩。

右為散,每服二錢,以水一盞。煎六分,和滓,食后、臨臥溫服。

煮散

71

保元湯

《簡明醫彀》(明?孫志宏)"治元氣虛弱,精神倦怠,肌肉柔慢,飲食少進,面青?白,睡臥寧靜,……及有雜證,皆屬虛弱,宜服。"

人參一錢,黃芪二錢,甘草五分,肉桂二分。

右加生姜一片,水煎服。

湯劑

72

達原飲

《瘟疫論》(明?吳又可)"瘟疫初起先憎寒而后發熱,日后但熱而無憎寒也,初起二三日,其脈不浮不沉而數,晝夜發熱,日晡益甚,頭疼身痛,其時邪在伏脊之前,腸胃之后。雖有頭疼身痛,此邪熱浮越于經,不可認為傷寒表證,輒用麻黃、桂枝之類強發其汗。此邪不在經,汗之徒傷表氣,熱亦不減。又不可下,此邪不在里,下之徒傷胃氣,其渴愈甚。宜達原飲。"

檳榔二錢,厚樸一錢,草果仁五分,知母一錢,芍藥一錢,黃芩一錢,甘草五分。

右用水一盅,煎八分,午后溫服。

湯劑

73

升陷湯

《醫學衷中參西錄》(清?張錫純)"治胸中大氣下陷,氣短不足以息……"

生黃芪六錢,知母三錢,柴胡一錢五分,桔梗一錢五分,升麻一錢。

水煎服。

湯劑

74

三甲復脈湯

《溫病條辨》(清?吳瑭)"①下焦溫病,熱深厥甚,脈細促,心中憺憺大動,甚則心中痛者,三甲復脈湯主之。②燥久傷及肝腎之陰,上盛下虛,晝涼夜熱,或干咳,或不咳,甚則痙厥者,三甲復脈湯主之。"

炙甘草六錢,干地黃六錢,生白芍六錢,麥冬五錢(不去心),阿膠三錢,麻仁三錢,生牡蠣五錢,生鱉甲八錢,生龜板一兩。

水八杯,煮取八分三杯,分三次服。

湯劑

75

沙參麥冬湯

《溫病條辨》(清?吳瑭)"燥傷肺胃陰分,或熱或咳者,沙參麥冬湯主之。"

沙參三錢,玉竹二錢,生甘草一錢,冬桑葉一錢五分,麥冬三錢,生扁豆一錢五分,花粉一錢五分。

水五杯,煮取二杯,日再服。

湯劑

76

新加香薷飲

《溫病條辨》(清?吳瑭)"手太陰暑溫,如上條證,但汗不出者,新加香薷飲主之。"

香薷二錢,銀花三錢,鮮扁豆花三錢,厚樸二錢,連翹二錢。

水五杯,煮取二杯,先服一杯,得汗止后服,不汗再服,服盡不汗,再作服。

湯劑

77

桑杏湯

《溫病條辨》(清?吳瑭)"秋感燥氣,右脈數大,傷手太陰氣分者,桑杏湯主之。"

桑葉一錢,杏仁一錢五分,沙參二錢,象貝一錢,香豉一錢,梔皮一錢,梨皮一錢。

水二杯,煮取一杯,頓服之,重者再作服。

湯劑

78

益胃湯

《溫病條辨》(清?吳瑭)"陽明溫病,下后汗出,當復其陰,益胃湯主之。"

沙參三錢,麥冬五錢,冰糖一錢,細生地五錢,玉竹一錢五分(炒香)。

水五杯,煮取二杯,分二次服,渣再煮一杯服。

湯劑

79

蠲痹湯

《醫學心悟》(清?程國彭)"通治風、寒、濕三氣,合而成痹。"

羌活、獨活各一錢,桂心五分,秦艽一錢,當歸三錢,川芎七分,甘草五分(炙),海風藤二錢,桑枝三錢,乳香、木香各八分。

水煎服。

湯劑

80

二冬湯

《醫學心悟》(清?程國彭)"治上消者,宜潤其肺,兼清其胃,二冬湯主之。"

天冬二錢(去心),麥冬三錢(去心),花粉一錢,黃芩一錢,知母一錢,甘草五分,人參五分,荷葉一錢。

水煎服。

湯劑

81

半夏白術天麻湯

《醫學心悟》(清?程國彭)"眩,謂眼黑;暈者,頭旋也。……有濕痰壅遏者,書云,頭旋眼花,非天麻、半夏不除是也,半夏白術天麻湯主之。"

半夏一錢五分,天麻、茯苓、橘紅各一錢,白術三錢,甘草五分。

生姜一片,大棗二枚,水煎服。

湯劑

82

藿樸夏苓湯

《醫原》(清?石壽棠)"濕之化氣,為陰中之陽,氤氳濁膩,故兼證***多,變遷***幻,愈期***緩。其見證也,面色混濁如油膩,口氣濁膩不知味,或生甜水,舌苔白膩,膜原邪重則舌苔滿布,厚如積粉,板貼不松,脈息模糊不清,或沉細似伏,斷續不勻,神多沉困嗜睡。斯時也,邪在氣分,即當分別濕多熱多。"

杜藿香二錢,真川樸一錢,姜半夏錢半,赤苓三錢,光杏仁三錢,生薏仁四錢,白蔻末六分,豬苓錢半,淡香豉三錢,建澤瀉錢半。

選用絲通草三錢,或五錢煎湯代水,煎上藥服。

湯劑

83

丁香柿蒂散

《傷寒瘟疫條辨》(清?楊栗山)"治久病呃逆,因下寒者。"

丁香、柿蒂各二錢,人參一錢,生姜三錢。

水煎溫服。

湯劑

84

一貫煎

《醫方絜度》(清?錢敏捷)"一貫煎(柳洲)主肝血衰少,脘痛,脅疼。"

北沙參、麥冬、當歸各一錢五分,枸杞、生地各三錢,川楝子二錢。

水煎服。

湯劑

85

易黃湯

《傅青主女科》(清?傅山)"婦人有帶下而色黃者,宛如黃茶濃汁,其氣腥穢,所謂黃帶是也。……法宜補任脈之虛,而清腎火之炎,則庶幾矣。方用易黃湯。"

山藥一兩(炒),芡實一兩(炒),黃柏二錢(鹽水炒),車前子一錢(酒炒),白果十枚(碎)。

水煎服。

湯劑

86

宣郁通經湯

《傅青主女科》(清?傅山)"婦人有經前腹疼數日,而后經水行者,其經來多是紫黑塊,人以為寒極而然也,誰知是熱極而火不化乎!……治法似宜大泄肝中之火,然泄肝之火,而不解肝之郁,則熱之標可去,而熱之本未除也,其何能益!方用宣郁通經湯。"

白芍五錢(酒炒),當歸五錢(酒洗),丹皮五錢,山梔子三錢(炒),白芥子二錢(炒研),柴胡一錢,香附一錢(酒炒),川郁金一錢(醋炒),黃芩一錢(酒炒),生甘草一錢。

水煎服。

湯劑

87

完帶湯

《傅青主女科》(清?傅山)"婦人有終年累月下流白物,如涕如唾,不能禁止,甚則臭穢者,所謂白帶也。……治法宜大補脾胃之氣,稍佐以舒肝之品,使風木不閉塞于地中,則地氣自升騰于天上,脾氣健而濕氣消,自無白帶之患矣。方用完帶湯。"

白術一兩(土炒),山藥一兩(炒),人參二錢,白芍五錢(酒炒),車前子三錢(酒炒),蒼術三錢(制),甘草一錢,陳皮五分,黑芥穗五分,柴胡六分。

水煎服。

湯劑

88

清經散

《傅青主女科》(清?傅山)"婦人有先期經來者,其經甚多,人以為血熱之極也,誰知是腎中水火太旺乎。……治之法但少清其熱,不必泄其水也。方用清經散。"

丹皮三錢,地骨皮五錢,白芍三錢(酒炒),大熟地三錢(九蒸),青蒿二錢,白茯苓一錢,黃柏五分(鹽水浸,炒)。

水煎服。

湯劑

89

清肝止淋湯

《傅青主女科》(清?傅山)"婦人有帶下而色紅者,似血非血,淋瀝不斷,所謂赤帶也。……治法須清肝火而扶脾氣,則庶幾可愈。方用清肝止淋湯。"

白芍一兩(醋炒),當歸一兩(酒洗),生地五錢(酒炒),阿膠三錢(白面炒),粉丹皮三錢,黃柏二錢,牛膝二錢,香附一錢(酒炒),紅棗十個,小黑豆一兩。

水煎服。

湯劑

90

兩地湯

《傅青主女科》(清?傅山)"又有先期經來只一、二點者,人以為血熱之極也,誰知腎中火旺而陰水虧乎。……治之法不必泄火,只專補水,水既足而火自消矣,亦既濟之道也。方用兩地湯。"

大生地一兩(酒炒),元參一兩,白芍藥五錢(酒炒),麥冬肉五錢,地骨皮三錢,阿膠三錢。

水煎服。

湯劑

91

四妙勇安湯

《驗方新編》(清?鮑相璈)"此癥生手、足各指,或生指頭,或生指節、指縫。初生或白色痛極,或如粟米起一黃泡。其皮或如煮熟紅棗,黑色不退,久則潰爛,節節脫落,延至手足背腐爛黑陷,痛不可忍。……宜用頂大甘草,研極細末,用香麻油調敷。……再用金銀花、元參各三兩,當歸二兩,甘草一兩,水煎服。"

金銀花、元參各三兩,當歸二兩,甘草一兩。

水煎服。

湯劑

92

身痛逐瘀湯

《醫林改錯》(清?王清任)"凡肩痛、臂痛、腰痛、腿痛,或周身疼痛,總名曰痹癥。明知受風寒,用溫熱發散藥不愈;明知有濕熱,用利濕降火藥無功。久而肌肉消瘦,議論陰虧,隨用滋陰藥又不效。至此便云:病在皮脈,易于為功;病在筋骨,實難見效。因不思風寒濕熱入皮膚,何處作痛。入于氣管,痛必流走;入于血管,痛不移處。如論虛弱,是因病而致虛,非因虛而致病。……古方頗多,如古方治之不效,用身痛逐瘀湯。"

秦艽一錢,川芎二錢,桃仁三錢,紅花三錢,甘草二錢,羌活一錢,沒藥二錢,當歸三錢,靈脂二錢(炒),香附一錢,牛膝三錢,地龍二錢(去土)。
 

水煎服。

湯劑

93

除濕胃苓湯

《醫宗金鑒》(清?吳謙)"此證俗名蛇串瘡,有干濕不同,紅黃之異,皆如累累珠形。……濕者色黃白,水皰大小不等,作爛流水,較干者多疼,此屬脾肺二經濕熱,治宜除濕胃苓湯。"

蒼術(炒)、厚樸(姜炒)、陳皮、豬苓、澤瀉、赤茯苓、白術(土炒)、滑石、防風、山梔子(生,研)、木通各一錢,肉桂、甘草(生)各三分。

水二盅,燈心五十寸,煎八分,食前服。

湯劑

94

枇杷清肺飲

《醫宗金鑒》(清?吳謙)"此證由肺經血熱而成。每發于面鼻,起碎疙瘩,形如黍屑,色赤腫痛,破出白粉汁,日久皆成白屑,形如黍米白屑。宜內服枇杷清肺飲。"

人參三分,枇杷葉二錢(刷去毛,蜜炙),甘草三分(生),黃連一錢,桑白皮二錢(鮮者佳),黃柏一錢。

水一盅半,煎七分,食遠服。

湯劑

95

黃連膏

《醫宗金鑒》(清?吳謙)"此證生于鼻竅內,初覺干燥疼痛,狀如粟粒,甚則鼻外色紅微腫,痛似火炙。由肺經壅熱,上攻鼻竅,聚而不散,致成此瘡。內宜黃芩湯清之,外用油紙捻粘辰砂定痛散,送入鼻孔內。若干燥者,黃連膏抹之立效。"

黃連三錢,當歸尾五錢,生地一兩,黃柏三錢,姜黃三錢。

香油十二兩,將藥煠枯,撈去渣;下黃蠟四兩溶化盡,用夏布將油濾凈,傾入磁碗內,以柳枝不時攪之,候凝為度。

膏劑

96

五味消毒飲

《醫宗金鑒》(清?吳謙)"夫疔瘡者,乃火證也。……初起俱宜服蟾酥丸汗之;毒勢不盡,憎寒壯熱仍作者,宜服五味消毒飲汗之。"

金銀花三錢,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各一錢二分。

水二盅,煎八分,加無灰酒半鐘,再滾二、三沸時,熱服。渣,如法再煎服,被蓋出汗為度。

湯劑

97

桃紅四物湯

《婦科冰鑒》(清?柴得華)"血多有塊,色紫稠粘者,有瘀停也,桃紅四物湯隨其流以逐之。"

生地三錢(酒洗),當歸四錢(酒洗),白芍錢五分(酒炒),川芎一錢,桃仁十四粒(去皮尖研泥),紅花一錢(酒洗)。

水煎溫服。

湯劑

98

散偏湯

《辨證錄》(清?陳士鐸)"人有患半邊頭風者,或痛在右,或痛在左,大約痛于左者為多,百藥治之罔效,人不知其故。此病得之郁氣不宣,又加風邪襲之于少陽之經,遂致半邊頭痛也。其病有時重有時輕,大約遇順境則痛輕,遇逆境則痛重,遇拂抑之事而更加之風寒之天,則大痛而不能出戶。痛至歲久,則眼必縮小,十年之后,必至壞目,而不可救藥矣。治法急宜解其肝膽之郁氣。雖風入于少陽之膽,似乎解郁宜解其膽,然而膽與肝為表里,治膽者必須治肝。況郁氣先傷肝而后傷膽,肝舒而膽亦舒也。方用散偏湯。"

白芍五錢,川芎一兩,郁李仁一錢,柴胡一錢,白芥子三錢,香附二錢,甘草一錢,白芷五分。

水煎服。

湯劑

99

清燥救肺湯

《醫門法律》(清?喻嘉言)"治諸氣膹郁,諸痿喘嘔。"

桑葉三錢(去枝梗),石膏二錢五分(煅),甘草一錢,人參七分,胡麻仁一錢(炒,研),真阿膠八分,麥門冬一錢二分(去心),杏仁七分(炮,去皮尖,炒黃),枇杷葉一片(刷去毛,蜜涂炙黃)。

水一碗,煎六分,頻頻二、三次滾熱服。

湯劑

100

涼血地黃湯

《外科大成》(清?祁坤)"治痔腫痛出血。"

歸尾一錢五分,生地二錢,赤芍一錢,黃連(炒)二錢,枳殼一錢,黃芩一錢(炒黑),槐角三錢(炒黑),地榆二錢(炒黑),荊芥一錢(炒黑),升麻五分,天花粉八分,甘草五分。

右一劑。加生側柏二錢,用水二大盅,煎一盅,空心服三、四劑,則痛止腫消,更外兼熏洗。

湯劑

生產技術部

2018.04.27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午夜婷婷精品无码A片| 男人j进女人j的图片| 神马影院午夜伦理限级| 成熟交BGMBGMBGM在线| 国产精品伦理久久久久| 日本人xxxxx视频在线| 亚洲色图日韩|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妻| 亚洲精品精华液一区二区| 国产亚洲日韩欧美视频| 99精品国自产在线偷拍无码软件|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看| 一个人看www免费| 又大又爽又黄无码A片小说| 丰满少妇被猛烈高清播放| 最近中文字幕免费大全| 久久国产36精品色熟妇| 国产97在线观看| 免费国产一级特黄久久| 中国黄色网址| 小雪尝禁果又粗又大的视频| 欧美成人免费观看久久| 日本一本无码中文字幕| 黄色a一级视频| 亚洲激情在线| 片毛片免费看| 国产又爽又猛又粗的A片| 蜜臀AV中文字幕熟女人妻| 国产中文字幕视频在线观看| 日本精品欧洲www| 国产欧美熟妇另类久久久| ds精品| 亚洲风情无码免费视频| 国产一级高清| 亚洲一区 中文字幕 久久| 无码毛片A片-区二区三区| 亚欧色| 国产精品久久毛片完整版| 亚洲波多野结衣| 天天插天天狠天天透| 日丰满肉唇大屁股熟妇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