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網3月7日訊一致性評價是醫藥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措施,有利于提高藥品整體質量,是全面提升產業素質和惠及民生的大事。然而,一致性評價動輒數百萬元的臨床試驗費用卻也增加了企業的成本。不少企業認為,一致性評價后,仿制藥療效和質量等同于原研,漲價是理所當然的。
對此,浙江康恩貝制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胡季強卻持有不同看法。3月4日,在由中國藥學會、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等25家行業協(學)會聯合舉辦的“‘聲音·責任’醫藥界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座談會”上,胡季強表示,部分仿制藥和已過專利期的原研藥在國內市場長期享受著不合理的、過高的價格,即使通過了一致性評價,仿制藥以及過專利期的原研藥還是應該降價。
“在我們的銷售百強榜里面,過了專利期的進口藥和國產藥占了近9成,而在國際市場,這類產品基本上都名次大幅下降,甚至是跌出榜單。”胡季強介紹,“國際上,原研藥一旦專利過期,價格通常會降至原來的1/10到1/20,國內市場卻不太一樣”。
以醫藥史上***個突破千億美元大關的重磅藥物修美樂為例。2003年,修美樂在美國售價約8美元/片,在國內售價則為8元/片;專利到期后,修美樂在美國的單價降至1美元,在國內卻仍保持8元/片的售價。去年修美樂的全球銷售額約17億美元,而僅在中國市場的銷售額就突破10億美元,超過了全球其他市場總和。在胡季強看來,“為什么中國有限的醫保資金要支付這么高昂的仿制藥(及專利過期的原研藥)?這是存在很大問題的。”
為什么國內仿制藥及專利過期的原研藥價格偏高呢?胡季強認為目前國內的仿制藥及專利過期的原研藥市場銷售費用和利潤均過高是主因。
“中國企業處方藥的銷售費用占比平均達到50%,作為對比,研發費用平均占比卻不到10%。反觀國際主流醫藥企業,銷售費用占比通常為15%-25%,研發費用占比在17%-20%之間,銷售費用和研發費用基本持平。”胡季強介紹道,“大量錢都用在銷售上,銷售上的錢又主要用于醫藥環境里的各種各樣的費用,而這些費用在仿制藥以及成熟的藥品銷售中是不需要的。”
公開資料也顯示,中外仿制藥企業的財務成本費用結構存在差異。對比恒瑞醫藥和美國Mylan公司兩大標桿性仿制藥企業2016年的財務成本費用結構發現,恒瑞醫藥的銷售費用占成本費用的54.0%,而Mylan公司的數據則僅為8.5%;恒瑞醫藥的利潤占銷售收入的27.2%,Mylan公司則為6.3%。個例不一定具有代表性,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差別。
胡季強認為,仿制藥和專利過期的原研藥降價后,讓出來的市場空間除了惠及民眾以外,還應釋放給創新藥和民族藥,既能滿足創新藥研發、銷售的高成本支出,也有助于民族藥的創新發展。“我們現在的醫療體系是以西醫為主的,中藥普遍被看作是輔助用藥,可有可無,所以一限藥就限中藥,這樣就使得中國的民族藥發展受到巨大的阻礙。”胡季強相信,如果把市場空間讓出來,民族藥將會實現更快、更好的發展。